為深入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其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健康發展,2024年4月8日在教一505成功舉辦“悅納自我,從‘心’開始——探尋情緒的密鑰”心理健康教育主題講座。本次講座由大學生健康中心董豔菊老師主講,金融服管2301、2302班全體同學參加。
講座開始,董豔菊老師用一個小案例帶大家了解情緒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将情緒從三個方面向同學們講解,分别為情緒之意、情緒之困、情緒之解。
首先是情緒之意。董老師講到情緒是我們在面對客觀事物時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一種主觀體驗和感受。情緒包含了我們的主觀體驗、生理喚醒、以及外部表現。其中,主觀體驗是我們面對事件時的一種感受,不同的人面對同樣的事件會産生不同的感受;與感受相伴随也會引起相應的生理喚醒,如心跳加快、呼吸加快、出汗等等;當産生情緒後,也會體現在我們說話的語音、語速、語調,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等,即外部表現。接着老師播放了一段視頻,演員們通過語音、語速、語調、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進行配音,傳遞情緒,讓同學們更直觀的體會到了情緒的構成。哈佛大學心理實驗室研究結果表明,人類的情緒周期平均為五個星期。董老師在此特别提醒同學們,我們需要關注自己的情緒狀态,每種情緒都有存在的意義,關注内心感受,反省自身行為,調适當下生活。

其次是情緒之困。老師用了一些案例來告訴大家,情緒對大學生的影響。情緒會影響大學生的學習、人際、身體健康等方面。每個人都在尋找适合自己的焦慮水平,适當的焦慮可以促進學習效率,達到最佳水平;聰明、樂觀、自信、熱情等特質會吸引人際關系。在最困擾大學生情緒的就是抑郁,即由于感到無力應對外界壓力産生的複合性情緒,又稱“心靈感冒”。除此之外,雙向情感障礙和焦慮也是大學生當中常見的情緒問題。
最後是情緒之解。董豔菊老師表示,當情緒産生時,學會覺知情緒是尤為關鍵的一步,身體忠實地幫我們貯存着所有的情緒,當我們生病時,這很可能就是身體發出的提醒,需要停下來去覺察一下自己的情緒。因此,我們需要時刻去做自己情緒的旁觀者,隻去覺察和接納,不去批判。接納情緒是情緒調控的重要一步,我們常常會試圖否認或抗拒某些不愉快的情緒,但這樣做往往會使情緒更加強烈,甚至可能引發更多的負面情緒。相反,當我們接納情緒時,我們給了自己一個理解和處理這些情緒的機會。接納情緒并不意味着我們要被情緒所控制,而是要學會與情緒共存,理解它們,然後尋找合适的方式來處理它們。接着,董老師提到的幾種宣洩情緒的方法都非常實用。傾訴法可以幫助我們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得到理解和支持;音樂緩解法可以通過音樂的節奏和旋律來安撫我們的情緒;觀呼吸法則是一種通過深呼吸來放松身心的方法;行為宣洩法則是通過運動等方式釋放情緒。最後董老師講解了情緒ABC理論,揭示了情緒産生的内在機制。這個理論指出,我們對某一事件的看法會直接影響我們的情緒。換句話說,我們看到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情緒在事情上面的投射,這一觀點強調了認知在情緒形成中的重要性。基于情緒ABC理論,我們可以通過調整認知來改變情緒。當我們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可以嘗試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它,或者思考一下這件事情對我們的真正意義是什麼。通過調整認知,我們可以使負面情緒得到調整,或者轉化為積極的情緒。
講座的最後,董老師強調了自我情緒管理的重要性,并鼓勵我們把握屬于自己的快樂鑰匙,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本次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專場之“悅納自我,從‘心’開始——探尋情緒的秘鑰”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在每位同學和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圓滿結束!